綜放工作面防滅火設計
? ? ? ? 為有效防止1302綜放工作面回采期間發生自燃火災事故,確保1302綜放工作面的安全生產,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二百六十條及集團公司相關文件規定,特編制1302綜放工作面防滅火設計。
一、1302綜放工作面概況
1302 工作面所采煤層為中侏羅統延安組3#煤層,煤層黑色,煤巖類型以半亮型為主,條痕褐黑色,瀝青光澤,條帶狀結構,層狀構造,階梯狀斷口,垂向裂隙發育,有三層夾矸,夾矸厚0.1~ 0.8m ,并且部分地區煤層底板有 1m 左右的劣質煤,煤厚0~ 12.8m ,平均 7.96m??;該面走向長度 1284m ,工作面長度為 270m 。該工作面南側為1304綜放工作面采空區,北側為主副斜井,西側為零點邊界,東側為1301綜放工作面采空區。
1302 工作面進、回風巷道在1302工作面停采線前沿煤層頂板布置,過了停采線后沿煤層底板布置,兩條順槽相互平行,采用錨網索梁聯合支護形式,矩形斷面,巷道布置簡單。工作面采用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開采,走向長壁布置,后退式回采,全部陷落法管理采空區。
2014 年,由煤科總院重慶分院對我礦3#煤層進行自燃傾向性鑒定結果為:3#煤層自燃傾向性等級為Ⅰ類, 屬容易自燃煤層,3#煤層最短自燃發火期為37天。 煤塵具有強爆炸性。
二、外因火災防治
(一)外因火災隱患分析
火災的三要素為可燃物、空氣、火源。進行火災防治必須從這三方面進行分析、治理,盡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把火災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井下外因火災分析,是防治井下外因火災的必要技術手段。正確地分析外因火災,能夠正確指導防治井下外因火災,確保做到防患于未然。井下外因火災分析必須從火災的三要素著手:
1 、可燃物
礦井在正常生產時存在的可燃性物質有煤炭、支護材料(如木料)、炸藥、各種電器設備、非阻燃橡膠等。加強1302工作面可燃性物質的管理是防治1302工作面外因火災的有效手段。
2 、空氣
井下生產作業場所存在的空氣都足以滿足火災所需要的氧氣量,一般情況下在考慮預防外因火災時都不考慮這方面的因素,但在進行外因火災治理過程中必須要考慮這方面的因素。
3 、火源
一般情況下引起外因火災都是由于明火、電火、爆破起火和瓦斯、煤塵爆炸引燃井下的可燃性物質。
井下存在的明火主要有吸煙、電焊、噴火焊、電爐及燈泡取暖等產生的明火。管理好明火火源,是防治外因火災的有效手段。
電火主要是由于機電設備性能不好、管理不善,如電鉆、電機、開關、接線三通、電鈴、打點器、電纜等損壞、過負荷、短路引起的電火花;爆破起火是由于不按爆破規定和爆破說明書,如放明炮、糊炮、空心炮,以及用動力電源放炮、不裝水炮泥、炮眼深度或最小抵抗線不合規定等出現炮火。對電火和炮火必須嚴加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二)外因火災的防治措施
1 、防止明火的措施
①嚴禁使用明火和吸煙。加強職工的防滅火安全知識教育,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下井,嚴禁穿化纖衣服下井;井口嚴格執行下井人員檢身制度,嚴禁將火種帶到井下,井口檢身工對每個下井人員嚴格檢查,發現攜帶危險品的除沒收外,并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②對井下的電焊、氣焊作業必須嚴格審批手續,不經審批從事電焊、氣焊作業的,按違章處理;而且必須制定專門的安全措施,嚴格按措施施工;現場必須指定專門負責人,具體負責現場安全工作;安全員、瓦檢員必須現場監督,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處理。對不按措施施工的,按規定嚴肅處理。工作面及回風巷嚴禁進行電氣焊作業。
③1302皮帶順槽的皮帶、電纜等必須具有阻燃性,并憑阻燃合格證下井,否則不準入井使用。
④皮帶順槽必須按標準敷設消防管路,每隔 50m 安設一個三通閥門;且皮帶機頭、機尾及周圍的浮煤必須及時清理干凈,并按規定配齊滅火器、滅火沙等消防材料和消防锨、消防桶等工具。
⑥在井上和井下分別按標準設置消防材料庫,儲存足夠的消防器材,安排專人管理,并定期檢查和更換消防材料。
⑦礦井每年進行一次反風演習,每季度對反風設施檢查一次,保證反風設施完好可靠,以備必要時進行反風。
2 、防止電火的措施
①加強井下電氣設備的管理,杜絕失爆,做到電氣設備性能完好,線路敷設符合要求,過流、接地、檢漏裝置等保護系統齊全,靈敏可靠。各采掘及輔助單位實行包機制度,責任到人。
②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取暖和使用電爐。
3 、防止炮火的措施
①使用煤礦許用安全炸藥(乳化炸藥)和毫秒延期電雷管。
②嚴禁放糊炮和明電放炮。
③嚴格按規定進行炮眼封泥,并堅持使用水炮泥。
④嚴格按作業規程規定裝藥、連線和放炮。
{C}<!--[if !supportLists]-->三、{C}<!--[endif]-->內因火災防治
??? (一) 1302 綜放工作面自燃發火危險性分析
1 、1302綜放工作面的開切眼斷面大,受礦壓影響易壓裂破碎,存在漏風供氧;綜采設備安裝期間,供風量小,風流溫度較高;安裝時間較長,初期工作面推進速度一般相對較慢,切眼松散煤體氧化升溫時間長,煤體溫度較高。停采前20~ 30m 左右,工作面一般不放頂煤,采空區遺煤較厚;停采后不能及時撤架、封閉采空區,而導致自燃危險性增加。因此,切眼、停采線附近采空區易發生自燃火災。
2 、綜采放頂煤開采一般情況下相對以往的炮采、普采推進速度較快,但通常比一般的綜采面推進速度慢。從采空區浮煤分布情況看,由于端頭支架處頂煤放出率低,留有大量遺煤。而順槽頂板的煤已經過長時間氧化蓄熱升溫,進入采空區后,使采空區兩道遺煤溫度相對其它地點可能較高,自燃發火期大為縮短,從而在推進速度較慢時,就可能發生采空區遺煤自燃。
3 、在工作面過構造帶時,可能出現停采或推采速度緩慢的情況,工作面兩道、采空區都可能出現嚴重的自燃發火,影響安全生產。
綜上所述,為保證1302綜放工作面的安全順利回采,必須加強對切切眼、停采線、工作面兩道和工作面構造帶處煤炭自燃發火的防治工作。
(二)內因火災的防治
?? ?1 、煤層自燃防治措施選擇
1302 工作面開采煤層屬易自燃煤層,本著預防為主的方針,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AQ1055-2008《煤礦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規范》的要求,設計考慮對煤層自燃發火進行綜合防治,建立以灌漿防滅火、注氮防滅火為主的綜合防滅火措施,并在井上、下建立相應的監測監控系統、束管系統。
2 、灌漿防滅火
(1)灌漿方案論述
灌漿防滅火系統主要分為:地面固定式和井下移動式二種。
①地面固定式灌漿防滅火系統
需建投資較大的地面固定設施(廠房、基礎、場地及交通條件等);水、電穩定、充足;灌漿管路的輸漿管線應能滿足要求。
優點:系統運行穩定;自動化程度高;沙土等用量較大的防滅火材料通過管道輸送至井下,大大減輕了防滅火材料的井下運輸量。
缺點:需鋪設較長的灌漿管路,一旦堵塞,處理難度大。
②井下移動式灌漿防滅火系統
系統投資小、井下移動方便、滅火時反應快,井下的水、電都很方便,系統安裝所需的空間也很小。其主要缺點是井下運輸制漿原料不便。
由于本礦井采空區、巷道封閉區較多,對有發火危險區域進行高強度注灌將自燃發火危險消滅在萌芽狀態,所需灌漿量大并方便管理,設計本礦井采用地面集中灌漿防滅火系統。
(2)設備選型
①灌漿材料的選擇
灌漿材料主要為沙土(粘土、砂質粘土)或以頁巖代替沙土,在我國土源豐富、水源充足的地區使用甚 為廣泛。也可以根據現場情況采用粉煤灰作為灌漿材料,以達到環保與節約資源的雙重目標。
②灌漿參數選擇和計算
灌漿工作制度:每天3班工作,每班純灌漿時間為4h。
日灌漿量:
Qw ={C}<!--[if gte vml 1]> <!--[endif]--><!--[if gte mso 9]>
=<!--[if gte vml 1]> <!--[endif]--><!--[if gte mso 9]>
?= 223 m3 /d
式中:? Qw—日灌漿量,m3/d;
??????? k —灌漿系數,取0.07;
??????? G —工作面日產煤量,15217t/d;
?????? δ —土水比的倒數,3;
??????? M —灌漿制成率,取0.9;
?????? γc —煤的密度,1.43t/m3。
t —礦井日注漿時間,12h。
③制漿方法及設備
采用機械攪拌方式。沙土經浸泡2h后,就可進行機械攪拌,泥漿濃度通過供水管的控制閥進行調節,泥漿攪拌均勻后,經過濾篩流入灌漿管,然后送入井下注漿點。
灌漿站制漿系統:黃土由自卸式汽車從采土場運到注漿站,卸至泥漿攪拌池附近的儲土場,再由人工運到泥漿攪拌池,攪拌的泥漿由灌漿管送到井下。
制漿工藝流程:如下。
采土場→儲土場→篩土→人工運至攪拌池→浸泡→攪拌→過濾網→灌漿管路→工作面采空區。
泥漿采用機械攪拌方式,在攪拌池中,沙土浸泡2~3h,土質松軟后,由SR4680型攪拌機將其攪拌成一定濃度的泥漿。泥漿通過濾網流入灌漿管路,對采空區進行灌漿。
經計算,泥漿攪拌池的容積為 91m3 。為了卸土方便和充分利用攪拌池的有效容積,制漿站設1個圓形攪拌池與兩個長形攪拌池,圓形攪拌池的有效容積為 80m3??;長形攪拌池的有效容積為 35m3 。
圓形攪拌池內選用1臺攪拌機,型號為:AMG.185,380v,31kW,1臺。
2 個長形攪拌池內選用2臺自行式攪拌器,380v,11kW。
④灌漿管路
在左家溝風井廣場地面設灌漿站,主管由左家溝黃泥灌漿站→地面管路→措施立井→二聯巷風門→回風石門→礦井總回風巷→西翼回風道→1302回風甩道
→1302回風順槽→采空區
經計算,地面、井筒及井下主要會風行注灌主管路選用D159×10型無縫鋼管,支管路均選用D108×10型無縫鋼管,工作面采空區的注漿管路選用D50×10型焊管預埋,預埋管路采用法蘭連接。
⑤灌漿系統管網驗算
根據灌漿 管路 直徑、土水比及泥漿密度,泥漿在 D159 ×10 管路中的臨界速度為 1.412m /s,在D 108 ×10 管路中的臨界速度為 1.239m /s。
D159 ×10 灌漿 管路實際最小流速:
υ1=4Qj2/(3600πd12)=4×91.8/(3600π×0.1392)
=1.76> 1.412m /s臨界速度。
D108 ×10 灌漿 管路實際最小流速:
υ2=4Qj2/(3600πd22)=4×46/(3600π×0.0812)
=1.84> 1.239m /s臨界速度。
經計算,后期灌漿倍線約為6.95,在常用灌漿倍線值(4~10)范圍內,故設計利用地面與井下灌漿點的自燃壓差進行灌漿,不設泥漿泵即可滿足灌漿要求。本礦井在灌漿站設置了泥漿泵,不存在灌漿倍線不夠的問題。
為防止泥漿在管路中沉淀或堵塞,設計中管內泥漿的實際流速均大于臨界流速,以保證泥漿在管路中正常流動。生產中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泥漿比,以達到最佳的灌漿效果。
為了保證灌漿管路暢通,每次灌漿完畢,須用清水將管路內沖洗一遍,沖洗時間不小于30min。同時,在灌漿管路的最低點設置放水閘門,每次沖洗后,應將管內的泥水放掉,以免沉積阻塞管路。(注漿管路敷設示意圖見圖1)
主要灌漿管路壁厚驗算:
管路 壁厚計算 :
{C}<!--[if gte vml 1]> <!--[endif]--> <!--[if gte mso 9]>
{C}<!--[if gte vml 1]> <!--[endif]--> <!--[if gte mso 9]>
?=3.4+2+4
?= 9.4mm ,取 10mm
式中:
δ—— 管壁厚度,mm;
d ——管路內徑 ,cm;
P ——管路最大工作壓力, kPa ,P=10.79γjH;
Rc ——許用壓力,取材料屈服極限強度的60%,焊接鋼管可取600×98.067kPa,無縫鋼管可取800×98.067kPa;
af ——因 管壁 不均勻的附加厚度,焊接鋼管、無縫鋼管可取1.0~ 2.0mm??;
b ——考慮垂直管路的附加厚度,一般取1.0~ 4.0mm??;
n ——管路質量與壁厚不均的變動系數,取0.9。
根據上述公式計算,所選 注 漿 管路直徑、厚度均 滿足要求。
3 、注氮防滅火
(1)工作面注氮流量計算
(1)按充滿采煤后所形成的空間使達到惰化濃度計算
{C}<!--[if gte vml 1]> <!--[endif]--> <!--[if gte mso 9]>
式中:{C}<!--[if gte vml 1]> {C}<!--[endif]-->{C}<!--[if gte mso 9]> ?。戤a量,4.2×106t/a;
{C}<!--[if gte vml 1]> {C}<!--[endif]-->{C}<!--[if gte mso 9]> -年工作日,276d;
{C}<!--[if gte vml 1]> {C}<!--[endif]-->{C}<!--[if gte mso 9]> -煤的密度,1.43t/m3;
{C}<!--[if gte vml 1]> {C}<!--[endif]-->{C}<!--[if gte mso 9]> -管路輸氮效率,90%;
{C}<!--[if gte vml 1]> {C}<!--[endif]-->{C}<!--[if gte mso 9]> -采空區注氮效率,85%;
{C}<!--[if gte vml 1]> {C}<!--[endif]-->{C}<!--[if gte mso 9]> -空氣中氧的含量,20.8%;
{C}<!--[if gte vml 1]> {C}<!--[endif]-->{C}<!--[if gte mso 9]> -采空區防火惰化指標,7%;
{C}<!--[if gte vml 1]> {C}<!--[endif]-->{C}<!--[if gte mso 9]> (m3/h)
(2)按使采空區氧化帶達到惰化濃度計算
{C}<!--[if gte vml 1]> <!--[endif]--> <!--[if gte mso 9]>
式中:{C}<!--[if gte vml 1]> {C}<!--[endif]-->{C}<!--[if gte mso 9]> ?。煽諈^氧化帶的漏風量,m3/min;取 3 m3 /min
{C}<!--[if gte vml 1]> {C}<!--[endif]-->{C}<!--[if gte mso 9]> -空氣中氧的含量,20.8%;
{C}<!--[if gte vml 1]> {C}<!--[endif]-->{C}<!--[if gte mso 9]> -采空區防火惰化指標,7%;
{C}<!--[if gte vml 1]> {C}<!--[endif]-->{C}<!--[if gte mso 9]> -注氮純度,97%
{C}<!--[if gte vml 1]> {C}<!--[endif]-->{C}<!--[if gte mso 9]> (m3/h)
根據以上計算,結合生產礦井實際,考慮經濟及其他綜合防滅火因素,工作面注氮量確定為 1142m3 /h。
(2)制氮設備方案
根據設計依據,考慮一定的備用系統,經計算,制氮設備需產氮量為 1142m3 /h。按礦井要求制氮設備的產氮量,深冷空分式、變壓吸附式和膜分離式制氮設備均可滿足,但深冷空分制氮,產氮效率較低,能耗大,設備投資大,需要龐大的廠房,且運行成本較高,設計不予推薦;膜分離式制氮雖然流程簡單,體積稍小,但膜分離式制氮要求氣源的壓力高,對氣源除油、除水、除塵的要求高,設備投資大,制氮成本高,其膜分離組件國內與國外產品質量差距較大,目前主要依賴進口,購貨不便,維修費用高。因此設計推薦變壓吸附式制氮設備。
對于變壓吸附式制氮設備,目前國內常用的有地面固定式與井下移動式制氮系統,井下移動式是將該設備放在采區附近,節省了輸氮管路的投資,但鑒于本礦井井田范圍大,煤層容易自燃,氮氣需要量大,制氮裝置機型較大,設備投資較大,工作環璄差,安裝維護費用高,需要建立硐室,礦建投資大,此外制氮系統在井下供水、供氣也較困難。而地面固定式制氮設備不但克服了上述缺點,且系統總投資少,管理維修較為方便。
綜上所述,根據礦井工作面布置,本礦井采用地面固定式制氮設備,制氮站布置在礦井左家溝風井工業場地內。
(3)設備選型
根據本礦井采區布置及各工作面所需注氮量情況,結合國內采用注氮防滅火礦井的設計生產情況,并考慮到礦井注氮實際效果及一定的安全備用系數,確定本礦選用KYZD97-600型地面固定式制氮裝置2套。制氮裝置主要技術參數如下:
制氮量 Q= 600 m3 /h;
輸出 壓力 P=0.65MPa;
氮氣純度 ≥98%;
裝機容量? N 約15kW;
額定電壓 V = 380 V;
所需空氣源 流量? 24.8m3 /min,壓力0.85MPa;
冷卻方式:風冷。
(4)注氮管網
①注 氮管路系統
主管路由左家溝風井廣場制氮站→地面管路→ 措施立井井筒 →進風石門→七聯巷→主斜井西翼盤區機頭→西翼主運下山→1302皮帶機頭→1302皮帶順槽→采空區。
② 管路選擇
根據礦井及各工作面需要的注氮量和壓力,計算各段輸氮管路直徑如下 :
主管路:
根據工作面需要的注氮量和壓力損失以及左家溝風井所服務的最遠距離,輸氮 管路選用D159×4.5型無縫鋼管1趟。
分支管 {C}<!--[if gte vml 1]> <!--[endif]--> <!--[if gte mso 9]>
=89.4 (mm)
??? Q —支管中的氮氣流量, m3/min 。
選用D108×4型無縫鋼管1趟。
各 管路均采用法蘭連接。
③輸氮管路壓力損失計算
根據注氮管路系統布置及礦井注氮量計算注氮管網初端所需壓力:
P1={0.0056 (Qmax/1000)2Σ(D0/Di)5(λi/λ0)×Li+P22}1/2
式中:P2-----管路末端的絕對壓力,MPa
Qmax----- 最大輸氮流量,m3/h
????? D0---- 基準管徑, 150mm
????? Di---- 實際輸氮管徑, mm
????? Li---- 相同直徑管路的長度,km
λ0----基準管徑的阻力損失系數,0.026
λi----實際輸氮管徑的阻力損失系數,對于不同管徑取不同值
P1={0.0056 (Qmax/1000)2Σ(D0/Di)5(λi/λ0)×Li+P22}1/2
={0.0056 (600/1000)2[(150/150)5(0.026/0.026)×1.5
+ (150/100)5(0.029/0.026)×3]+0.32}1/2
=0.379 (MPa)< 制氮設備 輸出 壓力0.6MPa
??? 四、火災監測
(一)火災監測管理
建立防滅火管理和火情監測分析預報制度。主要配置SG-2003型井下束管火災色譜監測系統對煤層自燃發火進行采樣監測。
(二)井下監測方法
色譜儀分析的參數主要有O2、N2、CO、CO2、CH4、C2H6、C2H4、C2H2。正常情況下,由通防工區和救護隊負責每隔一天利用負壓采樣器和采樣袋對1302工作面采空區和所有密閉墻取樣帶到地面束管檢測室進行人工分析,并形成報表報送相關領導。若工作面采空區出現發火征兆時,可每天由通防工區采樣分析,并安排三班瓦斯員負責每班人工檢測二次。
為了檢測工作面的一氧化碳情況,在1302回風順槽安裝一臺一氧化傳感器,對工作面及其回風流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
五、1302綜放工作面自燃發火綜合防治措施
根據綜放工作面自燃發火預測預報結果,采取以黃土灌漿為主,氮氣防滅火等其它措施為輔的自燃發火綜合防治措施,保障1302工作面的正?;夭?。
1 、根據自燃發火預測預報的結果,處理進、回風巷高冒區和冒落碎煤形成的網兜時,必須在放凈其內部的碎煤后,用封堵材料加快速壘砌材料或黃土進行充填,并注入三相泡沫、插管注防滅火劑或注凝膠等;對未處理的高冒點輔助以風流引流裝置,減少高冒點熱量和瓦斯積聚并加強一氧化碳檢測;對一氧化碳濃度出現異常的巷道冒落碎煤網兜必須及時處理,防止其進一步發展導致嚴重的火情。
2 、對工作面上、下隅角難以冒落而形成的三角形空洞,一是由綜采工區負責打墻封堵,每天打一道擋風墻并噴涂瑞克勞尼封堵;二是在上、下隅角吊掛擋風障以減少采空區的漏風;三是由綜采工區負責對上、下口提前退錨、剪網放頂,保證頂板充分冒落。以上工作由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安全部、通防工區進行日常監督檢查,確保落實到位。
3 、在1302工作面回采期間,利用束管監測系統連續監測工作面注氮前后采空區“三帶”氣體變化,并對采空區自燃發火情況進行預測預報。根據采空區自燃發火危險性預測預報結果,及時采取快速、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
4 、1302綜放工作面在回采過程中,如果工作面采空區CO發現異常時,必須加快推進度,并給采空區24小時不間斷灌漿和注氮。
5 、根據對重點監測部位自燃發火預測預報結果和工作面實際情況,綜合采用注氮、注漿、堵漏風、均壓等防滅火措施有效地控制火情,保證工作面的安全順利回采。
①灌注黃泥漿和三相泡沫防滅火技術
采空區采用埋管注漿來防止“兩線”遺煤和采空區內的浮煤自燃發火,注漿管路設置在回風巷,埋管管路采用DN50焊管(如圖2所示),注漿管路出口為上隅角,采用交替預埋2趟注漿管路,2趟注漿管路出口相距 30m 左右。
根據采空區氣體監測情況和實際自燃發火情況,對注漿管路埋設在采空區內的長度和位置進行調整。灌漿工藝采用隨采隨灌方式,每天保證向1302工作面采空區氧化帶內注入一定的黃泥漿。灌漿時在黃泥漿中加入三相泡沫,增強防滅火效果。根據預測預報結果,在出現火情時增大灌漿量,同時采取加強注氮等措施。
②注氮防滅火技術
在工作面下口進行埋管注氮,采用交替預埋2趟注氮管路,2趟注氮管路相距 30m ,埋設的注氮管路采用DN50焊管(如圖2所示)。在工作面下口端頭支架后尾梁打一道擋風墻,提高注氮效果,以減少采空區漏風。
根據注氮前后采空區自燃“三帶”監測結果和工作面自燃發火預測預報結果,在工作面開切眼、停采撤架、因幫停采和工作面推進度不正常期間,或在工作面、采空區、上隅角等處出現一氧化碳濃度突然升高、溫度等異常情況下,采取每天24h連續不間斷對采空區注氮。正常推采期間,具體的注氮量和注氮時間,根據工作面回采期間自燃發火預測預報結果來進行確定。
7 、在綜放工作面推進速度慢和停產期間要加強自燃發火預測預報和采空區注氮、注漿、堵漏風等綜合措施。
8 、工作面封閉后利用預埋注漿管路對密閉內的停采線和采空區大量灌漿,防止密閉漏風后采空區自燃。每周對采空區進行自燃預測預報氣體檢測,出現異常時加強檢測,并采取注氮、注漿等措施進行處理。
9 、停采撤架前必須編制專項撤架防滅火措施。
附圖:
?
<!--[if gte vml 1]> <!--[endif]-->
圖2? 1302工作面回采期間空區注漿、注氮和束管埋設示意圖
說明:
1 、注漿、注氮管路和束管的預埋工作由綜采工區負責,通防工區和安全生產指揮中心負責監督;
2 、注漿管路和束管沿1302工作面回風順槽上幫肩窩敷設,注氮管和束管路沿1302作面皮帶順槽下幫肩窩敷設;
3 、預埋的注漿、注氮管路為2寸焊路,前端接 2m 花管,其中注氮管路花管前端要砸扁;預埋的束管套管為1寸2焊路,前端接 300mm 花管。
4 、預埋的注漿、注氮管和束管 60m 為一個周期, 30m 交替,且上、下順槽預埋的束管和注漿、注氮管出口錯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