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孔子
作者:煤礦安全網 劉婉婷 王若冰
2018-10-27 10:37
來源:煤礦安全網 中國礦業大學 管理學院
古往今來,花開花落,存于世間千百年的中國文化隨著斗轉星移的千古變更,都已不如千年之前那般璀璨輝煌。世界在變,人心在變,但唯一不變的,還是千年之前就被深深植入我們腦海而被傳承下來的那個“仁”字,和那位令我們無法忘卻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圣人……
在我心中,即便縱橫千年,這浩蕩歷史中,能被我們稱為圣人的千古人物,便是孔子了。這不僅是因為他使“仁”的正身思想在我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更是因為他在那暴政當道、役民之風四起的春秋戰國時期,還能夠固守自身節操,教育子弟,并游說各國,努力地建立一個“充滿理想,充滿激情,充滿公理仁德”的時代。試想一下,那位年過六旬的老人,駕著這個時代的馬車一往無前,越過荊棘,渡過險灘,穿過石林,卻依然目光炯炯地直視前方的形象,難道還不算是這“黑暗王國”中的一顆明星嗎?那窮盡一生只為改變這個不似人間的世界,只為讓人們的思想轉回正途的老人,他高手貧瘠的背影難道沒有在我們心中蔓延覆蓋嗎?
這位在后世才被人們認可的圣人,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不僅未以償到他希望見到一個滿為仁義之天下的愿望,還經受了顛沛流離之苦和喪失盡愛之痛:在魯國時遭弟子叛變出賣,離開魯國后受別國侮辱強趕,回魯國的路上又遭軍隊襲擊而先后失去顏回、子路兩位愛徒,遭受如此重大變故的他,心中還是多么的悲愴哀慟??!在之后的日子里,這位“寶劍折斷,鎩羽而歸”的大儒從此收起了自己那對曾想恣意狂飛于天際,現在卻已蒼老倒靡的雙翼,平復住了那顆渴望將仁學禮樂傳遍天下,傳頌萬世的雄心,開始埋頭于對古代典籍的整理。我們的孔子現已顯得更加蒼老了。每每想到,那雙滿是風雨滄桑的手是如何在微弱的燭光下顫顫巍巍地親訂下流傳千古的名作《六經》的情景,心中總是泛起陣陣漣漪……
孔子去了,在親手埋葬了他那還未完成一般的雄心后,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那時,他凄涼的心中,又記起了什么呢?是記起了那聰慧謙讓,愛戴師長的顏淵嗎?還是想起了忠厚有義,時常與他爭得臉紅脖子粗的子路呢?無論怎樣,這位孤獨的老人終究還是離我們而去了,這位我心目中唯一的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