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采訪,調研村中普高入學程度:傳承周至文化 發展村中學校教育
8月2日下午,中國礦業大學麥田守望者實踐團所有成員來到周至縣下孟家村,就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的情況對該村村委會主任及村委會工作人員進行采訪。
村里注重文化,人人支持教育
下孟家村的歷史文化內涵十分厚重,據悉是孟子的后代定居于此。據村主任介紹,下孟家村人十分重視村里的文化建設,重視文化教育,認為只有民眾受教育、懂知識,才能改變村里落后的面貌。
在集體經濟時期,當時國家尚未出臺投資建設學校的相關政策,下孟家村的村民就自己集資建學校,家家戶戶出資出力,搬木椽、拿鏈條。就算是在吃不上飯的年代,付出極大的代價,也要確保村里的孩子能夠接受教育?!爱敃r七七年全國招考三十萬人,現在就是光陜西省可能也不止三十萬人,但是在七七年、七八年、七九年和八零年這幾年村子里一直都有考上大學的人,在周圍村子里也是數得上的?!?span lang="EN-US">
“在其他方面,比如村里的衛生建設、產業投資,需要村民出錢出力的時候,他們會所有猶豫,但只要是用于教育方面,他們全都表示大力支持,毫不含糊?!贝逯魅谓榻B到。、
周至文化連綿不絕,鄉賢風氣盛行
住在村委會對面的是有著“五好家庭”榮譽稱號的一戶人家。據村委會主任介紹,這戶人家的主人是農村人,在大集體之前開拖拉機賺錢,后來國家實行集體經濟,就賣掉了拖拉機開始在縣城做著機械維修的生意。有了一定的經濟后就不干了,回到村里開始“讀書,買書,藏書”自己研究甲骨文,經常被大學教授請去講解有關甲骨文的知識。他家中藏書一墻之高,十米之長,近半數藏書是縣圖書館沒有的??h委副書記看到他的情況后,說道“周至文化,這就是答案?!?span lang="EN-US">
從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制度后,村里對教育更為重視,初中的入學率達到了百分之百,初中畢業輟學率為零,高中階段入學率也達到了陜西省的要求。
就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情況而言,多數家長選擇讓學生去上普通高中,盡力考上一所好大學;也有少部分家長愿意讓學生在初中畢業之后進入一所職業學校,學習一門謀生的技術。幾乎不存在初中輟學或初中畢業即外出打工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