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文化源,再譜時代篇——文化保護青年志愿隊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7月28日,中國礦業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文化保護青年志愿隊”前往徐州市馬莊村開展進一步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經過前兩天的努力,小隊的實踐活動已經完成了大半,上午9點,小隊成員來到香包制作的現場,工作人員很熱情地接待了小隊,隨后開始了香包的制作。
小隊觀看了香包整個的制作過程,制作香包的阿姨向大家介紹,香包又叫容臭、香袋,它是古代中國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工藝品。它是用彩色絲線在彩綢上繡制出各種內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圖案紋飾,縫制成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小繡囊,內裝用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藥研制的細末。香包是很有紀念意義的,之前習主席來到這里的時候也捧了捧場。聽罷,小隊隊員在工作之余,也“捧了捧場”。
隨后小隊有來到街頭的一家食雜店,里面是一位老奶奶,當小隊提起伏羊節的時候,老人講了很多,她告訴大家,伏羊節,是中國傳統美食節日,于每年傳統農歷初伏之日開始,至末伏結束,持續一個月。“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徐州地區民間就有“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說法。在之后的街頭采訪中大家得知,伏羊節在當地有著很高的地位,當地人非常重視這個節日。
此次參觀和采訪,小隊人員收獲頗豐,大家在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的同時,也更加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